|
礦物博物館 > 礦物ABC > 礦物的物理性質(zhì) > 礦物的光學(xué)性質(zhì)
由于光澤與條痕、透明度相互有關(guān),故觀察者可以配合條痕、透明度來判斷光澤的等級(jí),F(xiàn)將肉眼劃分金屬光澤等級(jí)的標(biāo)志介紹如下: 金屬光澤 呈明顯的金屬狀光亮,不透明,條痕為黑色。例如自然銅、方鉛礦、磁鐵礦等。 半金屬光澤 呈弱金屬狀光亮,半透明,條痕以深彩為主。如辰砂、黑色閃鋅礦等。 金剛光澤 呈金剛石狀光亮,半透明或透明,條痕為淺彩色、無色或白色。例如金剛石、白鎢礦、淺色閃鋅礦等。 玻璃光澤 呈玻璃狀光亮,透明,條痕為無色或白色。如水晶、正長石,冰洲石等。 如果礦物表面不平,或帶有細(xì)小孔隙,或不是單體而是集合體,則其表面所反射出來的光量因經(jīng)受多次折射、反射而增加了散射的光量,從而造成下列特殊光澤: 絲絹光澤 透明礦物,呈纖維狀集合體時(shí),表面具絲絹光亮。如纖維狀石膏、石棉等。 珍珠光澤 透明礦物,在極完全的解理面上具珍珠狀光亮。如云母、石膏等。 油脂光澤 透明礦物,解理不發(fā)育,在不平坦的斷口上具油脂狀光亮。如石英、石榴子石磷灰石等。 瀝青光澤 半透明或不透明的黑色礦物,解理不發(fā)育,在不平坦的斷口上具瀝青狀光亮。例如錫石、磁鐵礦、瀝青鈾礦等。 土狀光澤 粉末狀和土狀集合體的礦物,表面暗淡無光。如高嶺石、褐鐵礦等。 光澤是鑒定礦物的依據(jù)之一,也是評(píng)價(jià)寶石的重要標(biāo)志。
|